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召开师范专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

2010年01月18日 00:00  点击:[]

      2010年1月14日,我校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多功能厅召开师范专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旨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师资,巩固师范教育特色,继续发挥我校在全省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在校的校领导伍鹏程、黄开烈、邓惠宾、邹克扬、褚光荣、李存雄出席研讨会,各学院(部)书记、院长(主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校督导代表、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黄开烈副校长主持。

      会上,伍鹏程校长作题为《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推动我校师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报告。一、加强师范专业建设,保持和发展师范特色,发挥师范教育的龙头作用,引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社会赋予我校师范专业的重大任务。他指出:我校师范专业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坚持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大力建设和发展师范专业的结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师范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卯足力量,加强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保持和发展师范特色,继续发挥我校在全省师范教育的龙头作用,引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二、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明确我校师范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他认为:我校将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表述为“培养热爱基础教育、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度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变化、在中小学拔尖并起示范作用的师资”是适应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需求的必然。三、营造浓厚的师范文化,构建培养平台,造就优质师资。他强调;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结合培养优秀师资的素质要求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教学质量,使师范生真正受益陪;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师范生培养氛围,搭建锻炼平台、使学生的师范素质得到提高;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四、对我校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几点思考。他要求:我校师范专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在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正确处理好师范与非师范、学术性与师范性、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找准切入点,深度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基础教育改革与师范专业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明确学校各级单位、部门在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中的职责和努力方向;搞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李存雄副校长作题为《深化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 培养基础教育优质教师》的讲话。他从我校师范生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我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举措三个方面阐述了深化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他认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能够灵活运用课改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出色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教育技能等素质,这对我们目前培养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表示:目前师范生的社会竞争力下降除了与高校扩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师范教育未能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和建设师范特色有所放松有很大联系。如培养方案的师范特色不鲜明,未能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课程教学内容有待更新,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有待加强;教学方法落后,难以反映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效果不理想,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教师的师范价值信念尚需建立,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了师范生的社会竞争力。
  他强调:我校作为排名第一省属重点大学和贵州省教师教育的龙头,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和提供职后培训及教育研究等社会服务,仍是我校提高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关系我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力度,强化学生的师范素质养成;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范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现我校对本省基础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与中小学合作筹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实现师范专业与中小学共赢。

      会后,参会代表就我校师范专业如何改革和建设,更能适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师范教育的龙头作用展开分组讨论。


上一条:关于做好2010届本科毕业生考试等工作安排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召开“贵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关闭